首页  校友之窗

【校友留芳】难忘原来园

发布时间:2024-11-12
浏览次数: 18

  

2008年9月份踏上了前往两汉文化发源地、淮海战役主战场—徐州的列车。

高中毕业的三个月时间并没有单独去过大学校园,大学校园一切的样子仅靠想象。

08年9月15日报道、父亲送我去的学校,在张店买得绿皮车票,学生价格32.5元,成人价格65元,12点坐车,经历了6个半小时的难熬的夜晚,清晨到达徐州。

好在的是淄博桓台的老乡也是在清晨到的,我们在站前就相遇了,不同的是,他的父母都来了。

刚下火车的我们也没舍得打车,我和父亲拖着行李来到公交站牌坐上了开往原来园的20路。那时候的手机还是按键的彩屏手机,开学前刚买的,但就是一个毛病,当时还无法导航查路线。

报道的时候是在城南校区的大厅,缴费领取相关手续材料,当时的城南是刚建成不久的新校区,校门气派,就像展开翅膀的雄鹰,欲欲跃试,也想张开双手的怀抱,欢迎着刚入学的新生。一路小跑,手续办好。在热情的学长学姐的指引下,我门来到了生活了四年的地方——原来园。

乍一听这个名字,非常艺术,这大概与我所在的学院有很大的关系。当然原来  园里不只艺术学院一个二级学院,还有人文,经济还有数科。

原来园面积很小,几乎是整个学校最小的校区里,当时也是最有文化底蕴的校区,甚至都不如一些现在的高中。原来园有3座教学楼,艺术学院独占一栋,还有一个大型篮球娱乐广场,一个琴房,一个小图书馆,一座“苏州”式小园林,一个国际教育交流中心——起初是留学生的宿舍,当然现在有印象的也仅仅是一同踢过球的非洲小伙和未曾对过话的韩国老妹的爱情故事了。

其他教学楼印象中四年都没去过一次,最熟悉的就是艺术学院那比五角大楼还多一角的六角大楼,这在当时的学校当属最有特色的也最引领风骚的楼盘了。大一的时候很有幸被分到了六角大楼里,三层的视野已经足够了宽广,可以俯视整个小苏州园林。用现在的话说不比海景房,却胜似花园房。一年四季不同的景色映入眼帘,可以足不出户,尽享园林美景。

原来园别看面积小,也倒是五脏俱全,有四栋宿舍楼,9号,11号,12号还有个不知道多少号的在最北边。知道号的宿舍楼也算是新建设的,六层楼高,6人一间,上下铺的那种,一面是床位,一片式书桌衣橱一体式建筑。估计现在的孩子都不一定习惯这样的布局,记得当时的地面还是洋灰地。 宿舍不大,分谁住,刚入学的我们都有着社会主义接班人的精气神,争先恐后的为了集体荣誉而奋斗通宵,连连被评为雅室大赛的一二三等奖。当时,最大的好处就是有暖气(有暖气的幸福感是和城南校区没暖气的老宿舍楼相对比的),还可以上网,就是挺贵,30元的月卡,在当时已经是省吃俭用挤出来的了。

大二开始就搬到了11号楼,宿舍样式没怎么变化,就是由之前的三楼搬到了六楼,也算的上是登高望远了。很“幸运”,我们是朝阳面,不是因为朝阳幸运,是因为对面就是12号楼的女生宿舍……依稀记得,不,应该是清晰记得每当电闪雷鸣和停电的夜晚,男生都会趁着夜色向着12号楼的方向大声的表白,具体说的啥谁也不知道,是单个表白还是集体起哄更无从查起,就知道对面的女生斯喊的声音竟让我们汗颜。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宿舍楼下越来越多成双,越来越多的入对。现在想不明白的是当时有那么多的话要拉,有那么久的手要牵,有那么腻歪的眼神说啥也不想分离。如果当时流行户外帐篷的话,生意估计差不了。如果不是负责任的楼管大叔大妈门的一声声呐喊,估计还真能厮守到海角天边。

原来园还是有他的特色的,比如食堂,小小的原来园承载着四栋楼居民的一日三餐。有一个稍微大一点的,叫做第二食堂,据说是以前的机电学院的教学车间改造的,楼层巨高,这才成为了如火如荼的大厨们的用武之地。这个改造后的食堂价格颇高,一勺的带肉的菜就得5元,不过也可以要一碗面,同样价钱,能吃饱。旁边还有个小食堂,有现在的小门头的饭馆差不多大,名曰民族餐厅,清真系,不是很习惯,偶尔尝下鲜罢了。

徐州的米饭居多,食堂里竟然很少有卖馒头的,作为从小每顿饭吃两个大馒头的北方人来说,着实的不习惯。这也就造就了原来园南门高架桥下的大车小辆。每当晚自习(大一为了学生安全而设)后,成群结队的大一新生,手拉手,肩搭肩的一哄而上,抢的是徐州的豆腐脑,小笼包,卷饼,实在跑的慢点的,来一碗皖北的版面(安徽的萧县和徐州搭界他,不少融合菜系)或者混沌和水饺也能饱餐一顿,可惜,这里并没有找到当时场景的照片,就连一年四季霸占南门后西侧最佳战略要地的阿什么的水果摊的照片也没有寻到。

当时的原来园有一片空地,是三排的板式平房,其他学院自习使用,艺术学院的不屑的去,不是嫌弃太简陋,是去了不知道学啥。据说早已经拆除,15年回去的时候已经变成绿油油的停车场,确实显得敞亮了。但是不得不提一句,多亏了平房的自习室,要么专场那一年的桌椅板凳还不知道从哪里去借。

原来园最能体现底蕴、艺术、文化于一体的当属琴房和图书馆了,都不是很大,这两个一静一动的地方挨在一起,却也是别有一番艺术气息,人文和经济的同学们基本上占据了图书馆100%的位置,每当想去图书馆一探究竟的时候,都会被隔壁的钢琴声所吸引,脚步也就拐了弯。

原来园由于面积小,没有足球场,大学里踢球少也是因为操场离着八竿子远,远在城南,步行十五分钟过去,基本也就没劲踢球了。

但是好在原来园12号宿舍楼前有一个超大型篮球公园,一二十个场地,可是不懂篮球规则,只在大四毕业那一年包下了整个篮球场,完成了大学期间总结性的个人专场演出。

作为一个透着浓浓大学气息的校园决不能少了一条林荫大道,两旁的法桐早已成年,曾经在法桐下一起散步的长发少女早已不是同桌的你。

那时候的我们,比不了现在,浓妆淡抹是不常见的。大一的女生和高三的学妹不好区分,只有到了大三才差不多能看出学姐的气质和学长的魅力。

那时候的我们有无限的光阴,充实着四年的大学生活。

那时候的我们有无限的憧憬,挤满了无数个不上课的夜晚。

那时候的我们有无限的乐趣,走遍了原来园的每一个角落。

现在的我们只有无限的努力,才能对得起在原来园的四年无限。

现在的我们有的已经成家立业,大部分也已成为人妻。有的在品尝着职场的不如意,也有的正享受着蓝天白云的田园气息。

莫泊桑说过:生活不可能像你想象得那么好,但也不会像你想象得那么糟。我觉得人的脆弱和坚强都超乎自己的想象。有时,我可能脆弱得一句话就泪流满面;有时,也发现自己咬着牙走了很长的路。

毕业马上十年,时光荏苒,岁月峥嵘,谨以以上文字纪念已经消失的原来园。

作者简介】

薛怀,我校08艺设专业校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