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以致用,以创新反哺家乡振兴,他荣获国家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9项,这些技术成果如春雨般洒落邳州、新沂、丰县等地,有效解决了白色污染和黑色污染之困。助农增产,他用三年时间,走遍徐州97个乡镇,深入乡间地头指导农户科学使用和回收地膜,帮助两千余户农户作物增产27%,户均增收三千余元。志愿担当,以实践奉献社会大众,他在疫情防控、关爱弱势群体、维护交通安全等各类志愿“五为”文明实践活动中累计服务104天,志愿服务时长长达1000小时。他就是陈辽宁,现任徐州沐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也是我校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2024届杰出校友。
逐梦大学,青葱岁月奋斗而过。他在学科竞赛上披荆斩棘,学习事迹入选2021年度江苏省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风采录《青春放歌》;创建成立徐州工程学院校科协,指导科协成员在省级以上科技竞赛获奖30余项,并带领协会入选全国高校活力社团展示。他在学生组织中争做先锋,担任校学生会主席、校科协主席、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学生会副主席期间,他推动学生组织改革,聚焦职能、精简机构和人员,带领集体获评全国高校活力团支部,工作成效受到中国教育报、团学苏刊等媒体报道。他在传播红色文化道路上身体力行,身为党员的他,发起成立“红色故事”宣讲团、“马克思主义青年说”学生讲师团,开展宣讲活动50余场,寻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在淮海烈士纪念塔下讲述淮海战役中的英雄故事,依托实践活动录制的思政课程获评全国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展示活动一等奖,成为江苏省获此奖项的唯一作品。
拥抱成长,挫折过后整装再出发。在校期间曾怀揣着雄心壮志成立“废旧地膜循环利用”创新团队,5次组建社会实践团,了解基层农地膜和废旧轮胎处理现状,形成调研报告近十万余字。然而,成功的路上哪能皆是坦途:上百次实验上百次失败,项目方案一筹莫展,多次路演的止步不前……他也曾一度迷茫过、失落过,但他始终坚信:人生之路不可能总是阳光明媚,必定会遭遇挫折、面对挑战,唯有持之以恒地坚持才能守得云开见月明。最终,在一个个通宵实验、反复演练的深夜里,陈辽宁伴着汗水和泪水慢慢蜕变,成功研发出环保型可降解地膜,利用技术无害化处理废轮胎1745吨,治理土地面积一百余亩,惠及群众近6万人,为城市生态转型、绿色发展提供了新的“江苏经验”。“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从迷茫到坚定、从懵懂到成熟,他的足迹遍布全国7省30多个城市,获得国家级奖项10项、省级近40余项,创新事迹被《中国共青团杂志》、《中国青年报》、《扬子晚报》等多家新闻媒体报道。
携手共进,铸就他人出彩人生。管理创新团队时,陈辽宁施行“先进结对帮带”机制,压实责任、优化激励措施、明确细则,定期与团队成员开展座谈会、团建等活动,关心成员发展状况。在他的带领下,团队项目《界面活化胶粉基高分子材料研究》《地膜功能化循环利用新方案》《废轮胎热解炭微结构调控及提质加工技术》先后荣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金奖、“‘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全国高分子材料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江苏省高校创新创业‘金种子’”孵育项目、“江苏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等。团队获评江苏省优秀青年志愿服务项目、江苏省“三下乡”先进团队,收获土山镇、议堂镇等人民政府感谢信6封,获邳州市新闻网络中心、邳州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推荐表彰。团队负责人陈辽宁作为创业典型在团中央调研徐州市青马工程工作会议上作创新创业交流发言。在他的影响下,团队其他成员也持续绽放光彩:2人获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大赛金牌、1人获评全国技术能手、1人入围全国大学生年度人物、2人获评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5人获评国家奖学金、2人获评江苏省优秀共青团员、4人获评江苏省优秀学生干部。
母校情结,刻在内心深处的骄傲。陈辽宁对母校怀有深厚的情感,不仅因为大学时光最美好、最值得怀念,更因为母校的每一寸土地都见证了他的那段筑梦时光。他始终关注着母校的发展,积极参与学校党代会提案征集、学校发展座谈会等各项活动,为学校的发展建言献策。他和全体校友都在期盼母校早日建成特色鲜明的一流应用型大学,实现徐州大学梦!
如今,站在国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新起点上,处于乡村振兴与时代同呼吸、共脉搏的重要时刻,陈辽宁对自己的职业生涯作出了新的规划:未来,他决心投身乡村振兴主战场,扎根基层,做一名青年创客,用科技创新持续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和生态振兴,肩负起一个平凡且非凡徐工院人的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