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前,那个在绿茵场上奔跑、在学生会活动中奔走的青年不会想到,那些在校园里反复练习的韧性和思维,在未来会有新的重量。从白手起家到如今执掌超百亿产业基金,二十年时光荏苒,朱海飞将母校“格物致知”的校训熔铸成自己的商业哲学,完成了一场坚守与成长的漫长修行。
朱海飞是我校2000届国际金融与贸易专业校友,现任徐州工程学院无锡校友会会长。他作为无锡拓海投资有限公司的创始人以产业赋能资本的创新模式,在新能源革命浪潮中开辟出一条独特的投资航迹。目前,朱海飞的公司管理着8支基金,基金规模超百亿元,是民营私募管理的翘楚,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藏青基金”,是中国规模最大的盐湖提锂项目股权并购基金。
回溯创业征途,最动人的并非高光时刻的鲜花掌声,而是暗夜独行的茕茕剪影。创业初期,在资金和资源都不足的情况下,朱海飞选择有的放矢,先成为产业专家,再进行投资决策。为了解看好的盐湖提锂项目,他背起行囊直入产业腹地,系统考察了全球五大洲的主要盐湖锂矿区,足迹遍及南美“锂三角”、北美银峰盐湖及青藏高原盐湖群。通过一次次的产业调研与思考,这位非科班出身的“掘金者”不仅通晓了盐湖提锂核心技术难点,更搭建起涵盖资源分布、提纯工艺及产业政策的完整知识体系,筑起自己的知识护城河。
企业发展到中期,行业寒冬悄然降临,外界质疑声此起彼伏,公司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订单减少、资金紧张、团队士气低落,种种困难接踵而至,公司岌岌可危。此时,作为领头人的朱海飞没有选择抱怨,更没有选择退缩,而是像一位专注的匠人,在心中默默为自己点亮了一盏灯塔。“那段时间,公司几乎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但我告诉自己,不能放弃。”朱海飞回忆道,“我坚信,只要我们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够找到出路。”他带领团队在困境中持续改进产品、优化流程,全力发展业务。为了降低成本,他亲自带队优化生产流程,每一个环节都反复推敲,力求做到极致;为了拓展市场,他四处奔波,拜访客户,用真诚打动每一位合作伙伴。
在最艰难的日子里,朱海飞常常想起老师的教诲:“微笑以对,苦难亦成风景。”这句话支撑着他一路前行。经过不懈努力,公司终于在危机中实现了业绩回升,重新焕发了新生。
创业没有捷径,朱海飞深知这一点。在他看来,创业就是在别人追逐风口时选择深耕,在遇到挫折时选择坚守,在无人喝彩时选择蓄势。真正的创业,是在漫长的日子里,把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坚持做,直到价值被最终创造出来。“创业就像一场马拉松,需要耐力和毅力。”朱海飞说,“只有在静水流深处,才能看到长明之光穿透岁月,照亮前行的道路。”
如今,朱海飞的公司已经成为民营私募管理领域的佼佼者,但他依然保持着创业初期的那份热情和执着。他深知,创业之路永无止境,只有不断前行,才能在商业的浩瀚星空中留下属于自己的印记。“希望每一位创业者都能有破晓时分出发的勇气,也具备守望星光的坚定。”朱海飞说,“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在创业的道路上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